油门一响,黄金万两。但是油门一路才到底,就有可能收获违章好几条。区间测速到底是什么?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被判定为超速?是不是多次超速会收到多张罚单?面对这些问题,民警为大家做出了详细解答。
所谓区间测速是检测机动车通过两个相邻测速监控点之间的路段(测速区间)的平均速度的方法。
比如,某高速路段测速区间距离为10公里,该路段限速每小时120公里,车辆如果用5分钟或多于5分钟的时间跑完,那么其平均时速就低于120公里符合限速要求;如果在通过该区间耗时不足5分钟,那么就超速了。
点测速不会取消。(区间测速“上岗”并不意味着其他测速系统“下岗”了,固定测速、流动测速、GPS测速将会和区间测速互为补充。)
同一辆机动车在同一道路的同一行驶方向,违反限速规定交通违法行为处于持续状态,被高速公路交警大队辖区的测速取证设备记录多次的,选择一次最为严重的违反限速规定行为实施处罚。
目前浙江省区间测速路段长度基本上以2-10公里为主,加上前期的55处区间,全省已有近900处区间,基本覆盖全路网,用前快后慢、中间休息等方法逃避处罚将越来越难。
区间测速是通过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实现的。在前后两个测速点的监控设备均是分车道抓拍,即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最左边车道变线到最右边车道,电脑系统也可以进行自动识别比对,不会影响区间测速的结果,同时随意变更车道容易引起更大的伤亡事故。
每个监控设备都具备车牌识别功能,在同一区间内经系统自动比对、计算后确定超速违法,最后经人工审核后告知车辆所有人。
以往“电子狗”都是通过事前记录测速点位,然后根据设备自带的GPS数据判断车辆行驶至临近点位时做出提醒,驾驶人在点位前减速躲避处罚。目前我们全路网区间测速从上高速就开始测速,相当于一段接着一段的算平均速度,电子狗基本上可以说没用了。
出车前检查车况并提前做好行车规划,上车后系好安全带,在高速公路上按车道限速行驶,保持安全车距,困了累了驶入就近服务区休息,避免疲劳驾驶。
请通过手机下载登录军工物流2.0app参与培训学习